皮膚是身體最大、最重的器官,表面積約為 1.2 - 2.3 m ,約佔體重的 16 %
 皮膚和其衍生物 ( 毛髮、指甲、腺體 ) 提供身體諸多重要功能
 [ 對內 ] - 主要維持體內環境恆定
    1. 提供體液電解質障壁,調節水分蒸發
    2. 調節體溫
    3. 合成維生素 D
    4. 排泄
    5. 感覺的接受和表達
 [ 對外 ]
    1. 形成保護障壁,隔絕部分微生物、輻射線和有害物質侵入
      並減緩內在臟器受到外界物理性傷害 ( ex:碰撞 )
    2. 細胞的再生和修復,以維持皮膚完整性和身體心像
 年齡越大皮膚癌的發生機率也越大 ( 因為皮膚老化,且長期日曬,及紫外線增強導致 )

 < 解剖和生理 >

 皮膚由 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組織 組成
 皮膚的衍生物有:毛髮、指甲、皮脂腺和汗腺
[[ 表皮 ]]
 1. 由角質化的複層鱗狀上皮組織所組成
 2. 含有 5 層細胞層,由外到內為:角質層、透明層、顆粒層、棘細胞層和基底層
    角質層:含有角質細胞,具防水和對抗光、熱、微生物和化學物質的保護功能
    透明層:只存在於手掌和腳掌的皮膚
    棘細胞層:含蘭氏細胞,具有免疫功能
    基底層:含黑色素細胞,可產生黑色素,產生相異的皮膚和毛髮顏色
[[ 真皮 ]]
 1. 是由含有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的結締組織所組成
 2. 分為乳頭層和網狀層
 3. 乳頭層有對觸覺敏感的梅斯納小體
 4. 此層富含血管、淋巴、神經末梢、接受器、腺體和毛囊
 5. 功能:提供基底層營養、皮膚支持、彈性修復、感覺傳遞
[[ 皮下組織 ]]
 1. 由脂肪組織和結締組織所構成
 2. 固定表皮和真皮,隔離外界和人體內在的溫度,分散外來撞擊力道的襯墊
 3. 巴齊尼小體:對壓力敏感
 4. 肥大細胞:遇到外來過敏原時會刺激身體產生過敏反應,並產生組織胺
[[ 皮膚的附屬構造 ]]
 1. 毛髮
    是死亡、角質化的組織
    由真皮和皮下組織的毛囊所長出
    每根毛髮均具有毛幹及毛根
      終髮:較粗、硬、長  ex:眉毛、腋毛、腿毛、陰毛
      細毛:顏色淡、較細緻、柔軟、短,分布於整個身體表面

 2. 指甲
    堅硬的角質細胞
    從指甲根生長出來
    構造包括指甲根、指甲板、指甲床和周邊組織
 3. 腺體
    皮脂線主要分泌一種含脂肪、膽固醇等混合物的油狀物質
      可防止表皮汗毛髮辮的乾燥脆弱,預防體內水分過度蒸發
    汗腺分布在全身
     外分泌線:調節體溫和排除體內廢棄物
     頂漿汗腺:分布於腋下和會陰部
         所分泌的液體原本無色無味,但與外界細菌接觸混合時,就會產生體味
     丁聹線:位於耳朵內,能避免耳朵過於乾燥和阻擋部份外物進入耳內
 < 資料收集 >

 一般資料:基本資料、主觀資料
 現在病史:可用PQRST
 過去病史:
   1. 皮膚相關之過去病史
     先前的皮膚疾病、治療情形和目前狀況
     身體毛髮狀況
     指甲疾病、感染和治療
     大範圍的損傷、手術和特殊治療 ( ex:化療 .. )
   2. 用藥情形
   3. 其他過去病史
 家族史
   1. 家族傾向
     ex:牛皮癬、白斑症、異位性皮膚炎、過敏等
   2. 家族性過敏性皮膚
 心理社會史
   1. 精神狀況
   2. 經濟能力
   3. 旅遊
 日常生活型態
   1. 防曬乳液使用
   2. 皮膚清潔
   3. 自我照顧習慣
   4. 身體的刺青、體環、染色、身體和指甲彩繪、特殊化學藥品的接觸或暴露
[[ 異常膚色和臨床意義 ]]
 1. 蒼白 貧血、休克、局部動脈血流不足
 2. 發紅 充血
 3. 黃色、黃棕色 尿毒症造成全身性皮膚顏色改變
 4. 青銅色 愛迪生氏症,腎上腺皮質素分泌不足刺激黑色素分泌
[[ 視診 ]]
 血管分佈 / 出血
   1. 皮膚病變又分為:原發性病灶、續發性病灶
   2. 若發現蜘蛛狀血管瘤、星狀靜脈、瘀點、瘀斑 ( 紫斑 ) 
     靜脈曲張和皮下血腫均需完成詳細記錄並做進一步檢查 
 乾燥和潮溼度
   1. 過度乾燥的皮膚通常會出現銀白色狀剝落的皮屑或類蛇皮狀的龜裂
 質地
   1. 手掌和腳掌因長暴露在外並摩擦,致使質地較厚且粗糙
   2. 老人的皮膚質地會較嬰幼兒的皮膚粗糙,且出現皮膚皺紋
   3. 水腫:呈現表皮較緊繃的情形
 皮膚完整性 / 傷口
   1. 正常皮膚應是完整無傷口的
   2. 皮膚出現傷口時需紀錄傷口大小、部位、顏色、分泌物、是否有異味
 毛髮分布
   1. 顏色、分布範圍、質地、數量和清潔狀況
   2. 檢查是否有發炎、膿疱、頭蝨或體蝨、頭皮屑等的出現
   3. 疾病 ( ex:白化症 ) 和壓力也可能導致毛髮顏色改變
   4. 疾病和治療對毛髮數量和質地也會有影響
 指甲
   1. 注意觀察指甲的顏色、透明度、弧度、厚度
     平滑性、指甲床和其附著情形、甲溝和附近皮膚
   2. 營養不良時指甲會變薄
   3. 甲溝發炎時,則可能出現紅腫熱痛的發炎症狀
   4. 異常:杵狀指、匙狀指、波氏線、甲溝炎 ...
 黴菌或寄生蟲
   1. 正常皮膚不應有黴菌或寄生蟲的出現
   2. 異常發現如疥瘡 ( Scabies ) 是較常見的皮膚寄生蟲
     外觀出現丘疹、膿疱、苔蘚化區域及剝落情形
   3. 需隔離治療
[[ 觸診 ]]
 溫度
   1. 注意自己手部溫度以免誤判
   2. 正常皮膚溫度應為溫暖且兩側皮膚溫度相當
 溼度
   1. 身體在疾病發生、活動運動時或緊張焦慮狀況均會出現發汗情形
 質地
   1. 正常皮膚的質地觸感應是平滑且結實的,表面會是平坦均勻的
   2.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個案皮膚質地會較柔軟平滑
   3. 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個案皮膚會較粗糙乾燥
 組織厚度
 飽滿度和活動性
   1. 以指腹下壓骨突處 ( ex:脛骨或足踝 ) 的皮膚 5 - 10 秒
     放開手指後觀察皮膚恢復速度,正常情形應能立即恢復
   2. 在骨突處加壓,若皮膚無法立即恢復,表示有凹陷性水腫
       表示方法
         「 + 」:輕度水腫,輕微凹陷 2 mm ,但很快回復,不嚴重
         「 ++ 」:中度水腫,中度凹陷 4 mm ,約 10 - 15 秒才回覆
         「 +++ 」:嚴重水腫,深度凹陷 6 mm ,持續較久才回覆,可見到下肢腫脹
         「 ++++ 」:超嚴重水腫,嚴重凹陷 8 mm 
              會持續一段時間,此時下肢已非常腫脹
 毛髮
   1. 正常情況下,毛髮覆蓋處的皮膚可能有皮脂溢出 ( 頭皮屑、頭垢 ) 的情形
     具有白色鱗片脫落的特性
   2. 觸診時可依需要使用檢診手套以自我保護
 指甲
   1. 指甲板面應呈現平滑和規則的
[[ 皮膚自我檢查 ]]
 每個月最少一次,以便早期發現任何異常情形,早期接受治療 
[[ 皮膚病變 ]]
 1. 斑 Macule:平坦,小於 1 cm,顏色改變
 2. 腫瘤 Tumor:大於 2 cm ,質地或軟或硬,可為良性或惡性
 3. 小水疱 Vesicle:小於 1 cm 的突起,內充滿液體
 4. 膿疱 Pustule:小於 1 cm 的突起,內充滿膿液
 5. 囊腫 Cyst:充滿液體的囊狀病灶,深入真皮或皮下組織,無壓痛
 6. 潰瘍 Ulcer:病灶潮濕且出血,受損範圍深至真皮和皮下組織
 7. 鱗屑 Scale:已死亡之表皮細胞成片狀脫落
 8. 疤痕 Scar:已癒合深至真皮的纖維組織代替原有皮膚所形成
[[ 異常指甲 ]]
 1. 杵狀指  指甲近側端高起和指甲基質的角度大於 180 度
        指甲遠側端呈現較圓且寬的情形
        ex: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( COPD ) 、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
        最先發生在大拇指和食指
 2. 匙狀指  薄而凹陷的指甲
        側面邊緣向上微翹
        ex:先天性遺傳、低血色素性貧血、慢性感染、營養不良
 3. 甲溝炎  指甲周圍皺摺處產生紅腫熱痛等發炎症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me853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